
2020年3月19日 星期四
小病小痛要不要看醫生?兼論止痛藥使用。
先說結論:小病痛出現,調整習慣後,等一週還沒自己好,請看醫生。再拖下去,通常也不會好,還常會更嚴重。
---------------------------------------------------------------------------------
臨床上常會遇到患者一來就說:前幾天不小心閃到(、扭到、拉到),本來想說休息一下,自己就會好的,沒想到愈來愈痛、愈來愈不能動,只好來找你了。
或是:本來想說小感冒,一下就自己好,就沒理它,沒想到不小心就又咳又鼻塞兼頭痛脖子緊了幾個禮拜,只好來診所報到。
也有的是:常常胃悶胃脹,但是工作一忙就忘了管它,現在已經會痛到影響工作了,只好來了。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面對各種小病痛如何在人體自癒力和醫藥協助間拿捏,常常令人困擾。身體一稍有異樣就尋醫,耗時費金又嚇自己;過度自信於身體自癒力,又讓病情拖延加重,最後破財傷身懊悔不己。
其實任何病痛的存在都是提醒你可能在作息、飲食、工作姿勢上有了偏差。
身體有不適,第一步可以先回頭省視自己是不是有什麼不良習慣才導致這個問題的。 撇除瞬間暴力所造成的外傷,諸如被幹拐子的挫傷、走路踩空的腳踝扭拉傷、削水果不小心割傷等等,身體出現的病痛常常是各種不良習慣導致的。腰部容易酸痛,常是坐姿不良、或是搬重物時直腿彎腰去搬造成。常常小感冒不斷,有時是衣物添加無節,或是喜歡汗出當風所致。一天到晚胃不舒服,很多是飢飽無度,餓到受不了才狂吃一頓,生冷炸辣燙混雜而入,喜歡牛飲狼吞,吃東西都不嚼的,或是在高張情緒下快速而分心的進食。半夜睡不著的,常有長期熬夜,晚上狂滑手機被臉書制約,看美劇韓戲恐佈片讓人情緒高漲,晚上才喝咖啡的,宵夜吃太多胃撐堵住而難睡的。
所以有病痛不適出現時,先回頭檢討調整相對應的習慣,常常就會讓不適減輕甚至消失。如果習慣調整得宜,常常一週內就會感覺到不適舒緩減輕。但如果過了一週,不適仍然存在,甚至加重,那代表你沒有抓到調整的重點,或是病情比你想像的嚴重,身體的自癒力沒辬法幫你扛過去,這時候就需要醫藥針、專業衛教的介入,讓身體早日回復到平穩的狀態。
有些人不喜歡看醫生,常常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不願及早就醫,或是不喜歡承認自己身上有小疾小患的感覺,在過去相對困苦的年代,這樣的作法無可厚非,不過在各方面相對寬裕的現代,這樣做實在沒必要。因為隨著時間過去,沒有改善的病情,並不會停留在原地,而是會更進一步的深入影響、擴大波及的範圍,從原本一個小點變成全面性的煩麻。隨著時間過去,原本醫藥一週可以復原的小失衡,可能變成耗時數月以上才能平復回來,如果以金錢時間體力的耗損來看,根本就是「省小金,花大金」。
以診間常見的前臂酸痛合併腕關節、肘關節痛、活動角度受限來看,很多病友一問診下,不是運動狂操前臂又不作伸展收操;就是工作長期勞動只用同一隻手作同樣的動作,下工後也沒幫自己敲打按摩伸展疲憊的肌肉;又或是長期用著費力不符人體工學的不良姿勢在工作。而且隨著病史愈久,會從局部的肌肉酸痛,衍生出單一關節的關節痛、活動不利,進而變成雙關節的疼痛,有的甚至連肩背痛頭痛都跑出來了。而且在針灸治療上也可發現,病史短的,受影響的肌肉都偏淺層,如果是久年的,常常連骨膜上的深層肌肉也都是僵硬澀滯的,隨著治療,緊繃的肌肉群逐漸從深層往淺層散開,最後全部的肌群才恢復原本鬆柔Q彈、協調一致的狀況。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裡說到「善治者,治皮毛。」也是希望病者或是醫者,能在病情輕淺時就即時介入,恢復平衡,讓病邪如輕煙般輕輕一吹而散。而不是等到病情深重才心中幹意滿滿、悔不當初的治病。
在診間也常會有患者對止痛藥的使用諮詢我的意見,有些人認為止痛藥是他的好朋友、哥倆好,也有人認為止痛藥是萬惡的淵藪,傷肝傷胃又傷腎,是邪惡大藥廠的陰謀。我以為這兩種都有點誇張,認清它的本質就好,止痛藥就是幫你止痛的,止痛是它的強項,其他的部分就不是它的專長。只要胃肝腎機能正常,適時使用止痛藥,幫助你在緊要關頭維持正常功能,事後再回頭解決根本原因是ok的。只要記得不要濫用,一昧掩蓋病痛反而會讓病情拖延加重。
一般通稱的止痛藥常是指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和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即市售普拿疼,它有止痛、退燒效果,但無抗發炎作用。會在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但幾乎對周邊神經系統沒有作用,這或許是它不具抗風濕或消炎作用的原因。雖說無胃腸方面的副作用,但從肝臟代謝,所以肝功能不好的人必須小心服用,大量使用會造成肝臟毒性,要按照建議劑量來使用,若不是發炎引起的疼痛或發燒,使用這類止痛藥效果不錯。
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具有抗發炎、止痛和解熱的功效。例如Aspirin、ibuprofen,diclofenac及indomethacin。有胃潰瘍、胃腸及腎臟功能較差的人要小心使用。作用機轉是抑制cyclooxygenase (COX),使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 無法代謝成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及血栓素 (thromboxanes),進而抑制後續的發炎反應。COX可分成COX-1及COX-2兩種類型,使用NSAIDs時主要是利用抑制COX-2來阻斷發炎反應,抑制COX-1則導致許多副作用,如腸胃道潰瘍、出血等。特別注意Aspirin在兒童會引起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產生腦病變與其他神經損傷,故不可給18歲以下兒童當作鎮痛退燒藥使用(小兒常用的退燒藥是:乙醯胺酚、ibuprofen)。
止痛藥雖然好用,只是如果萬病止痛藥,即使你身體強健,代償能力強大,也只是把該還的病債給延後償還,而且利滾利,要還的會更多。就曾有位事業心強求好心切的患者,一有不舒服就吃止痛藥,再繼續工作,多年下來皆如此。據他所言,前幾年止痛藥就是他的好朋友,一吃痛就止,但幾年後,止痛藥時靈時不靈,如果有去就醫治療過,就又可以發擇效果,但到後來,疼痛發作再吃止痛藥,即使劑量加大很多,也是十次有效個兩三次。所幸他意識到苗頭不對,後來堅持治療,終於在漫長的療程後,漸漸看到身體和平的曙光。
說了這麼多,引用我個人覺得說的最棒的一段古文作結:
《金匱要略》: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
簡單翻譯:平常就要慎重使用保養身體,小感冒趕快治,不要拖。四肢稍感酸重,就用體操運動、呼吸訓練、針灸、藥膏按摩來保養。不要犯法,避開狗咬,性交不要過度,吃飯口味不要過重,冷熱要調和,這樣身體就不易衰老,疾病也不容易侵襲你了。
祝大家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痛痛飛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