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耳中風(突發性耳聾)針藥並治痊癒一案


 

一位20多歲瘦高女患者,因耳鳴且聽力減退求診,細問後得知,病症已一月,最起先曾有發燒、後頭痛,後才發生低頻耳鳴終日不斷,聽力減退,晨起(自述am8-9)時症加重,左耳鳴聾較甚。先於耳鼻喉科診所求診,後於109年底於中部一教學醫院診斷為耳中風,診治兩週後因覺療效欠佳而求助中醫。

因此症已困擾許久,影響生活,故面色略顯煩燥不耐與焦慮。平素便2日一行偏硬,易噴嚏流鼻水。


查舌為:舌淡紅,苔薄黃膩。

脈診:右寸關澀數,尺弱。左寸沉,關澀數,尺中澀浮弦。

因年輕身無宿疾,發病前曾有發燒、後頭痛症狀,此病應為外感後所發。脈象可見明顯血瘀有熱,雜有風寒。故用方以通竅活血清熱袪風為主,調平六脈與處理兼症為輔。

通竅活血湯3、桃核承氣湯3、赤芍1.5、虎杖1、肉蓯蓉1.5、蒼耳子1、桂枝1。

施針時,考量到三焦經是動病:「耳聾,渾渾焞焞…」,故以少陽經為主。

穴位:孔最(右)、二間(右)、聽會(右)、耳門(左)、申脈(左)、俠谿(左)、液門(左)、四瀆(左)。

思路:滎俞治外經,故以滎穴二間、液門、俠谿通經清熱。耳門、聽會是局部要穴。申脈在刺灸心法主治:「吹乳耳聾鼻衂血」,四瀆在千金方載道:「主暴聾、呼吸氣短,咽中如息肉狀」,故以申脈和四瀆開竅聰耳。

因患者素喜食辣物及重口味食物,衛教飲食宜清淡均衡。注意保暖、早睡早起多休息。


二診:

由同事接手數次針灸,數日後才再遇見患者。

查脈:右寸澀、關弦,尺稍弱。左寸略沉,關澀、尺弦。

脈上各項異常均有減輕,患者自覺改善良多,右耳已無異常感,仍囑其症狀全無後仍宜服藥1-2週以確保身體回復穩定。

針灸時,患者表示初診當日回去後已自覺改善達七成,但因醫師囑咐,仍按時服藥與回診針灸。

針灸調氣效佳,患者年輕,故能於當日顯效,但病症時日已一月,仍須藥物接力治療。

施針:偏歷、耳門(左)、太谿、復溜、地五會、支溝、解谿。

思路:偏歷入耳合於宗脈,實則齲聾。地五會在甲乙經治內傷唾血,在席弘賦又治耳內蟬鳴,支溝通三焦經痞氣。


三診:

自述右耳在第二次針後已正常,左耳現在聽力已正常,無耳鳴感,無耳悶感。但查其脈象仍有異常,囑其續服藥兩週穩定身體,以防復發。

舌:舌淡紅,苔薄白膩。

脈:右浮弦,寸澀,關滑。左浮弦,寸稍弱,關澀。

和首次脈象比對,血瘀熱減輕,但風寒反而托出而明顯,可以反證這次的耳中風是外感後引發的。

故仍用桂枝、蒼耳袪風、虎杖、赤芍清熱活血、血府逐瘀湯、溫膽湯滌淨痰瘀疏理氣機,肉蓯蓉通便補腎護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