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最困擾人的症狀,是靜止時手足顫抖、但行動時又僵硬緩慢,站立不穩,行走時上身前傾,步伐變小邁不開變成小碎步。現代醫學普遍認為是中腦黑質部可分泌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退化不足所致。日前一名女性患者,針灸治療六次後,肌僵減輕許多,步伐加大,步速加快,上身也較為挺直,靜止時手足大抖減為僅右手姆食指及左手中指微微徐動。整體治療方針是以處理「陽明寒凝、厥陰風動」為主。
日前一位阿姨因雙膝疼痛求診,診察過程發現她表情木然,反應較慢,手足抖動不已,站立行走甚為不便。已患巴金森氏症10餘年(服Levodopa中),兼有乾燥症(西藥處理ok,已停服)及失眠(須日服安眠藥),年輕時因工作故,每日睡眠時間約為清晨三點,達三十年。
查其舌脈及肢體觸診:舌淡黯萎軟微裂紋,苔薄白。右寸浮軟,右關沉遲,右尺偏沉弱。左關尺浮濇,沉取無。雙膝踝肘腕關節活動受限,張力偏大,下肢明顯,皮膚觸之不溫,肘曲處軟而不潤澤。平躺時大腿及前臂抖動不息,雙膝及肘較常人屈曲。陽明經多處重要穴位有明顯筋結。
綜合以上資訊,得出患者為:陽明經筋寒凝、厥陰陰虛風動,兼有腎經精血虧耗。腎為水臟,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胃肝功能違常,使腎藏精不足,故可見腦中多巴胺分泌不足。針灸治療除以頭皮針焦氏舞蹈震顫區、焦氏運動區治療,用體針處理腎精不足的前因,應可取效。
針灸處理先疏解陽明經筋結:伏兔、陰市、上巨虛、解谿、手三里等。以足三里(+灸)、三陰交補氣生血。以陰經的金穴+水穴,金水相生,滋水以涵木息風。血海、箕門調血息風。太谿復溜調腎。
數次治療後,除了原本的膝關節改善,巴金森諸症也減輕許多,患者信心增加,主動要求服藥,仍以溫暖陽明、滋潤厥陰、兼補腎之陰陽為原則,方用柴桂乾薑湯、牡蠣、懷牛、女貞、鎖陽、雞血籐等。
經過兩輪針藥並施後,患者行走明顯變快、步距加大,上身趨挺,被動關節活動張力也下降,踝關節活動仍較受限,診療床上翻身速度也進步許多,言語也變得較流暢不遲緩,雙下肢靜止已無顫抖,雙上肢前臂已無抖動,右手姆食指及左中指微有徐動。脈象上的各種異常也減輕許多,雖仍有異常,但已較調和。因為陽明主面,雖未針臉,但面部表情及言語也較流暢。患者多年皆清晨三點才睡,應是消耗厥陰陰血的一個重要因素,雖患者有失眠情況,仍囑其應早就寢以養陰血。
目前持續治療中,過程中尚未使用頭皮針,只使用傳統思路及針法方藥、不過已經讓患者的生活不便減輕許多,不敢言治癒,但希望中醫的療法能讓帕金森患者的生活品質更加提升。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