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瀉南補北(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

 近日查讀經第七十五難的「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一直不明其義,把整本難經相關處大概通讀過後比較有概念,把理解記錄在這。

難經很喜歡簡潔的程式化,把內經複雜的資料論點,簡潔公式化的整理起來,使用的主架構就是當時流行的五行理論。裡面在舉例時很有跑程式的味道。

難經相對於內經常用呼吸補瀉,更重視手法補瀉,以及母子補瀉。內經的補瀉,常用經脈行走的方向加呼吸法來做,穴位的選擇則是直球對決。難經則是更加講究使用關係的促進制衡來做補瀉。當然使用的主架構還是五行生克系統。(生:木火土金水。克:水火金木土)

五行系統,在中醫使用上,後世有學者補充為五臟互相灌溉系統,五臟中的每一臟對其他四臟都各有生和克。可以理解為各有促進和抑制。

但在較古老的系統,五行生克還是以「生:木火土金水」、「克:水火金木土」為準。愈早被觀察到的現象,就是愈常見、趨勢性愈強的現象,所以雖然後世有補充,但古早的五行生克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而難經在第五十難的「病有虛邪,有實邪,有賊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別之」裡就有在傳統的五行生克下,補充了臨床觀察到的現象並給予解釋。譬如心火生病,不是只有腎水克火會造成(但相對嚴重,所以叫賊邪),還有原本要生火的木也會讓心火生病(虛邪),原本火生的土也會讓心火生病(實邪),心火也會自己生病(正邪),原本被火克的肺金也能讓心火生病(但攻擊力弱,所以叫微邪)。

五十難曰:病有虛邪,有實邪,有賊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別之?

然,從後來者為虛邪,從前來者為實邪(「後」指生我之臟;「前」指我生之臟。),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者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風得之為虛邪,傷暑得之為正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傷寒得之為微邪,中濕得之為賊邪。


講到五行系統用在五臟生克上,不少人會覺得落後迷信,但其實只是各有生理特色的五臟,在生理的協作上,各有促進與制衡的趨勢而已。古代用當時已流行的五行系統來記錄臨床上觀察到的現象,並依事實給予原始的五行系統增加小模組來記錄解釋臨床的觀察。

五臟的生克是在五臟協力完成生理機能的前提上才有的。若要找一個比較具體化的類比,我覺得近來因解剖列車而在醫學界有名的Tensigrity Model,還滿適合的。



(圖片來源網址)

難經的補瀉,最常見的就是「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主要用了「相生」的概念。譬如肝木虛,補其母(水),讓水去生木,而不直接補肝木。肝木實則瀉其子(火),火被瀉,木要去生火,自然木就不實了,不直接去瀉木。和內經相比更多的利用了五臟間生理的促進趨勢和抑制趨勢的平衡機制。頗有借力使力、圍魏救趙、攻敵必救的味道。

而如果遇到木實、金虛的情況怎麼辦呢?當然可以直接瀉木,補金。但如果想更借力使力,就可以考慮「五行生克補瀉法。」而在這裡,難經提供的方法是補水、瀉火。為什麼要寫成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呢?個人在手寫揣摩思考時,發現木水火在抄寫很容易因字型相似而筆誤,所以秦越人才會用方位替代,降低傳抄的錯誤。

這裡提到「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看似和最常用的「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相衝突,但其實只是在原本的「相生」概念上再加入「相克」概念的衍生應用而已。

首先看條件是:東方木實和西方金虛。本來金要克(制衡)木,但金虛無力克木。

東木實則瀉其子,南火。南火弱了,對西金的克制變小,金就相對變強。瀉南火的效果:東木因救火而較不實了,西金被火克的少,較不虛了。

如果補北水,因為東木本身已經實了,所以不適用「虛則補其母」。

反而北水足會去克南火,而促使東木去生南火,這樣一來東木就更不實了。就是「母能令子虛」,被補強的母水藉由克孫火,讓子木變虛。是相生的「實則瀉其子」加上相克概念的運用。

而南火對西金的克制也減小,讓西金變強。

而北水足,西金不用一直生水,金就相對變強。就是「子能令母實」。子水被補足了,母金不用生水,母金就變強。

所以「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其實都是在講解北水的對西金、東木的作用。而瀉南火的實則瀉其子概念就不再強調。

當然也有人問為什麼不補中土來生西金呢?補土生金也是臨床常用的概念。不過在這裡,只能單純補到金,沒辦法讓東方木變弱,反而因為土會被木克,讓土生金的效果變弱。不如補北水可以同時讓西金實,讓東木虛,還不會被木克而降低效果。

因為東方木實和西方金虛,有相克的關系,所以在第七十五難裡常規的相生補瀉法,又引入了「相克」的概念來做補瀉,為什麼要這麼燒腦,其實也是為了能更好的利用體內的自動平衡系統,更好的借力使力。

所以之後只要遇到克人者虛,被克者實的情況,都可以用補被克者(實)的母,瀉被克者(實)的子,來達到克人者恢復力量,被克者不會過實的效果。例如:中土虛不能克北水實,就補北水的母,西金;瀉北水的子,東木。


七十五難曰:經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

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東方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經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此之謂也。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