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台灣女孩經痛時的好朋友--支正穴



先說結論:支正穴對於台灣女性經痛的緩解效果不錯,值得參考使用。 


只要想到經痛,前人經驗總結出來的效穴就是十總穴中的「婦科 .三陰交」,肝脾腎三經都可以處理到。肝經本身和肝經的絡脈都有到陰器,肝脾腎三經的經筋也都結聚於陰器,所以才會成為處理經痛的第一線廣效用穴。而三陰交本身是在脾經上,所以病性上會擅長處理寒濕為病的痛。和脾本身容易運化升清不足、寒 濕為病有關。 而台灣地處東南,天氣偏溼熱,濕熱容易阻滯氣機並且容易傷陰 。環境容易影響人的體質,所以在處理台灣女性經痛時不可忽略濕熱這塊。而天氣熱,再加上冰品流行,所以台灣女生也多少會接觸到冰品而造成寒濕或是寒燥。所以,台灣女生經痛常見的原因除了少運動下腹瘀滯、吃冰多而寒濕或是寒燥,還要加上濕熱的考慮。總結來說是:「濕熱寒瘀燥滯」,又以「濕熱寒瘀」為主。 

如果有一穴可以同時處理「濕熱寒瘀」,又在上肢方便按壓針灸,那該多好,幸好還真的有這麼一個穴道,就叫支正穴。不過在刺灸心法中只提到「支正穴治七情郁,肘臂十指盡皆攣,兼治消渴飲不止」用支正來處理神志病、和外經痛,以及小腸的液(濕熱)病。並沒有提到可用來治經痛。不過在【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第四】提到:「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提示下腹痛可用小腸經穴來治。在病位上與經痛常見部位相合。而下腹的關元穴是小腸募穴,常用來治宮冷不孕,也暗示了小腸經穴治經痛的可行性。 

小腸與心相表裡。主泌別清濁。主液所生病(可處理濕和熱)故黃疸病常用小腸經的原穴腕骨。小腸合心,主火,主痛癢瘡,所以痛症癢症、熱症火症,也可考慮小腸經。小腸合心主神志,支正是小腸絡穴與心聯絡,兼具兩經之效,可處理七情鬱、消渴飲不休(溼熱、津液分佈不均)。又心主血脈,經痛是血行不暢而痛( 肝是主藏血)。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病位可在小腹,支正為兩經絡穴,可除痰、通絡,聯絡心小腸,兼具兩經之效,故病性上可行血除溼熱、溫寒濕,故適合處理台灣女生「吃冰多、寒濕熱夾雜,又不運動下腹淤滯」的經痛。 

又【靈樞.經脈第十】說:「手太陽(小腸)之別,名曰支正…虛則生疣,小者如指痂疥」也暗示了支正對於「液」的潤澤不均, 太多或太少,是有調節理滯的功能的。所以只要是分佈不均的燥病濕病支正都可以幫忙。所以支正可以處理「濕熱寒瘀燥滯」為病。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靈樞.決氣】歧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靈樞.本輸】大腸小腸,皆屬于胃,是足陽明也。
【侶山堂類辯】:「血乃中焦之汁…奉心化赤而為血。」
小腸亦為六腑之一,亦是中焦受氣取汁化血的功臣之一,所以甚至連中焦氣血生化不足引起的虛弱性經痛都可以使用支正穴處理 。而蘇春豐醫師在臨床上使用支正穴處理痛症,常見到脈弱濇( 特別是中焦)。辦證屬於氣血不足或是津液分佈不均阻滯的腹痛、經痛、肩痛、頭痛皆可達到良效。

總之,除了「婦科.三陰交」,「支正穴」也是另一個可用來愛護台灣女性的經痛良穴。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激盪出更精采的用法。 


參考歌賦: 
通玄指要賦:腕骨祛黃。
百症賦:治疸消黄,諧後谿勞宮而看。
玉龍歌:黃疸亦須尋腕骨。
玉龍賦:脾虛黃疸,腕骨、中脘何疑。

本文感謝 蘇春豐 醫師分享臨床經驗和沈邑穎老師教導經脈的重要性。以及【醫砭】網站上大量的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於網路資源,如有侵權請告知移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