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9
寒濕帶下 陰癢
19歲 女 夏月飲冷多 經痛 已3月 帶下綿綿已 1月 伴陰癢
太衝 三陰交 針下 減3成
陰陵泉 再減2成
曲泉 再減2成
曲泉 陰陵泉 加灸 陰癢幾無
30mins後起針 完全不癢
問曰:這樣都好了,還有需要拿藥嗎?
答曰:of course! 要拿。
20150827(濕困、濕痹?)
女 50歲 壯 勞損 腰痛 左關滑濇
今日 天陰雨 右手三四指不利 拘急感
針右 陽輔 立解7成。再針陽交,再解1成。
似乎天濕造成的經脈不利 用經火穴 比用 強疏經氣的郄穴效佳
腰酸痛不利在局部取穴進步停滯後 取用 活血穴 後又再度進步 脈濇亦減
太衝 行間 三陰交 間使 郄門 血海
女31歲 瘦 身熱 身困重 頭暈 累 /切脈時 脈口尺膚皆熱 浮濡 中虛 沉數躁
(前輩授有一法:關衝 少澤放血。每放必效。
究其義 順接陰陽氣 溝通內外,但體虛之人可能暈針,故先不用)
先針 支溝 中渚 化表濕 身重感減 頭暈稍減
再針 腕骨 後谿 化濕 身重 頭暈大減 身熱稍減
續針 大椎 合谷 曲池 淺刺 身熱減半 十mins後 身熱退 先取針
全部取針後 諸症悉退/ 尺膚 脈口烘熱感已無 濡減 數躁較和
20150817
女 28歲 瘦 素易心悸 怕冷 左寸虛
今日面痤瘡 焮紅發熱腫痛(下巴、迎香) 喉痛 項微緊 述:秋易膚癢乾 痤瘡發
右寸浮滑數有力帶弦 左寸滑數
合谷 曲池 外關 (散風熱)
液門 魚際 (解熱 喉痛)
太谿 (慮發散太過。不知有無更佳選擇)
15mins起針後 症退。但手心微冷汗 心悸作
關元 針上灸(慮其加重面瘡,用小腸募) 左神門
自覺心跳有力穩定 下腹溫暖(尚未加灸時)
20150810
男 年過三旬 瘦高 唇淡 瞼稍白 舌胖淡紅 近數日暈眩加重 欲嘔 am9-10 加重 天旋地轉 太陽穴脹痛
右關獨陷 左脈細
足三里 三陰交 (針+灸 ) 太衝淺刺 1min後 暈止
15mins起針後 衛教 自述喜冰飲 近日多食鳳梨
女 三旬 瘦 汗少 身側素易長無頭硬痘 發展速甚 皆服curam+LYSOZYME 三日可退
今日晨起 頰起小硬塊 至夜 炘腫熱痛硬 無頭 身熱 神懶稍昏
右寸關 左關 滑實數
陽交 二間 魚際 液門 合谷 外關 陽陵泉 曲池 天井
上星 大椎 陶道
1min後 身熱退 神清
12mins後 頰硬腫痛消 其夫觸之熱退
16mins 微感暈嘔 疾起針 無礙
思路:透熱發表 散結
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陽陵泉 曲池 天井
透熱:上星 大椎 陶道
滎穴退熱 :二間 魚際 液門
合谷主面口解熱透表
透表:外關通陽維 陽交為陽維郄、足太陽、少陽之交
三焦、膽同屬少陽,均可散結。
特效穴與審證用穴的競合關係 輕微食物中毒用針一例
2016-03-21 一直下雨 天候潮濕 但回暖 食物極易出問題
今晚天雨,沒事大家不想出門,所以晚診人少少的一位看肩部挫傷的30多歲高瘦男患者回診因為幾位學長的教誨,即使是傷科患者我也會把脈,一把,其他部脈和平常沒有太大差異,但是右關脈卻明顯的浮了起來,而且緊束感很重。患者接著說,今天還是不要扎針好了,現在頭暈暈想吐。一問之下,原來是剛剛就診前吃了麵攤的食物後才產生的,而且不知為何,本來食欲好好的,卻吃沒幾口就沒了胃口,接著開始頭暈想吐。台語有句:屁股暈暈,要吐要吐。所以我問了他會不會想拉肚子,卻也還好,只是頭暈想吐。所以跟他說,針,還是要扎的,只是不是扎受傷地方,今天先來緩解你想吐頭暈的情況。當下先想到「內關、公孫」這組大名鼎鼎的穴組,主攻胃心胸疾患,又是絡穴又是八脈八法穴,還是十總穴,即便是醫宗金鑑裡的主治也是一整個就是威。
衝脈公孫穴主治歌:九種心疼病不寧。結胸翻胃食難停。酒食積聚腸鳴見。水食氣疾膈臍疼。腹痛脅脹胸膈滿。瘧疾腸風大便紅…陰維內關穴主治歌:中滿心胸多痞脹。腸鳴泄瀉及脫肛。食難下膈傷於酒。積塊堅硬橫脅膀。婦女脅疼並心痛。裏急腹痛勢難當。傷寒不解結胸病…
果然大穴不是浪的虛名,右側兩穴一扎,立即感到舒緩許多,暈吐皆減,看似完美演出。But,人生最機車的就是這個but,15分後診助一起針,暈吐又回來了>
OMG,立刻思考,由病史上來看,食物應該是最大嫌疑犯,症狀也大略符合食物中毒的情況,右關脈也呈現外感的浮緊脈,可能是過食生冷或外感於寒所致,但與此案不符,所以該是食物裡的致病菌或各種外毒素等因子造成腸胃道黏膜如上呼吸道黏膜一樣,面對外來病原體的刺激,做出風寒型的反應而呈現脈浮緊的情況。
陰經五輸穴的經穴屬金,主喘咳寒熱,我推測應該是外感病皆可用,所以就取了脾經的經穴「商丘」來扎,右側一下,患者表示超級痠~~,但感覺好很多,比剛剛那兩針還舒服(冏rz~),再扎左側,已經覺得神清氣爽許多,而且右關浮緊脈明顯鬆開降下不少。雖然因為脾主濕主運化與天濕陰雨相應,但脾胃是好麻吉,而且胃主受納,食入不久,應該還在胃的管轄範圍內,所以在患者同意下,又扎了胃經的經穴「解谿」,也是超級痠,但效果又明顯疊加上去,脈也更鬆降了。最後又加扎了左側的「公孫」,希望絡穴的散氣血調暢功能可以輔助經穴解表,如同在荊防敗毒散裡總是會加上暢氣機的桔梗枳殼一樣。在這幾個穴配合下,患者表示已經完全沒有不舒服了,再按了中脘穴做測試也已經不會酸痛了,所以就留針15分,時間一到,患者表示,已經很舒服了完全不暈不吐,不想再留針,重點是針完「商丘、解谿」後就有一點便意,現在只想回家解放一下。通因通用,不宜止濇,所以囑其回家如果便意又消,可以再按一下商丘助瀉。
這事對我的啟發是,特效穴真的很神,不完全對證也有一定療效,用來立刻舒緩不適效果很好,但是因為不夠對證,只單用的話,很容易一拔針又不舒服了。但也不是說審證用穴很好用,效果持久強度高就不用特效穴了,畢竟這些特效穴本身也是一些重要屬性的穴道,在審證用穴的基礎上把它拿來互相配合,可以更進一步的加強療效。再來一個是五輸穴的五行規納真的是很好用的療效規納法,可以幫助我提綱契領的掌握書上落落長的主治,及使用時機。說實在的,沒真用過,怎麼會知道商丘對這種疑似輕微食物中毒的悄況效果這麼好。
所以繼續k書 繼續思索 繼續臨床 繼續如蝸牛般的進步吧~
2016 01 18用穴小清新
幾個月沒有開發出有趣的新招了,昨晚終於有小小的突破了,特別紀錄一下。期待自己能持續精進,不斷逼近 [用最少最精簡的針 解決最多的問題]的狀態。
s/s
26歲 OL,近日專案報告緊張。昨日起,嚏整日連作不止 兼鼻水不止。右寸微浮 左關弦細。掌指冷 但腕之前皆溫。
treatment
針 右合谷 期門(向外斜刺) 左溫溜 陽輔
針後手指轉溫 鼻作嚏感消失 但轉鼻塞10mins後把左溫溜起針 改刺列缺後 鼻子暢通。
因患者怕針腳掌,故不用腳上穴道。
Thingking process
考慮病史 脈象 推斷為肝鬱火與風寒衝激為嚏。
故用肝募穴期門解鬱,膽經經火穴陽輔散鬱火 降逆,原穴合谷解表,郄穴溫溜疏表氣。
鬱氣開通後 風寒徵象顯,故改列缺散肺寒。
Reference:
審他項強傷寒 溫溜期門而主之【百症賦】
期門 主 喘逆 臥不安 咳 脅下積聚【千金方】
但頭汗出而不解者,亦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則亦必通身濈然汗出而愈也。【傷寒論】
2015 1109 三陽絡補胸中大氣(by黃頌儼老師-淵源於鍾老師)
【柯基王 學長補正:三陽絡是很好用的穴位,要讓針感往關衝跑,有「補陽還五湯」的方義。針尖平補平瀉即可。直刺效果較佳;若是三焦經經筋或經絡所過之處的問題,才考慮針尖方向。
試推論:三陽絡補氣,又與心包經相表裡,故針後補氣為主,微兼活血為輔,正與補陽還五湯重用十倍黃耆補氣,兼以活血諸藥方義相同。】
女 30所: 短氣、心痛,針上灸三陽絡,氣暢痛止。(三焦心包相表裡)
女40所:膀胱經頭腰痛,胸悶、鼻塞、耳鳴,右寸不足帶緊。
崑崙、飛揚、合谷,外關。
頭仍痛,金門,痛減,胸不悶,但喘促。
金門出針(郄穴強通耗氣?)
加三陽絡 針上灸後氣暢。
文獻回溯:《甲乙經》: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三陽絡主之。
《銅人》:治耳卒聾,齒齲,暴喑不能言。
《大成》:主暴喑啞,耳聾,嗜臥,四肢不欲動搖。
待驗:黃耆(手少陽、足太陰)、香附(肝、脾、三焦)、川芎(肝、膽、心包)。
暈針 20150919 回陽九針
22歲 女 肌肉鬆軟 有運動習慣 每次可跑30分鐘
肩頸僵硬約兩週 之前感冒過變如此
伏突處筋緊 諸脈軟 右寸關浮細緊
坐針合谷 列缺 外關 陽陵泉
下針完 肩頸鬆開
但十分後暈針 雖起針仍迅速暈不知人。
與其母攙至床臥 按百會提肩井 捏勞宮。轉醒,下腹照燈。
十分後,略舒,但手足無力 呼吸不暢。諸脈更軟,雙寸沈。
針足三里 太谿 皆灸。右太淵。
五分後 精神轉佳,呼吸稍暢,左手仍無力,加針左神門,呼吸轉順,雙寸脈出。
足三里 太谿再灸。留針20mins
其母曰 面色紅潤 比出家門前好多了。
呼~認識回陽九針真好。
高手回應:
1.一切都是挖東牆補西牆,請小心。
2.我們用梅子餅預防暈針,參片是針灸必備的。
3.考慮先顧本再治標,應該就可以避免暈針。且手法要輕,不應強求針感
4.可能會暈針的,都會先針百會提氣
5.先針內關,足三里,再把脈看看是否脈象變強,有轉強再針需要治療的穴位。 有可能暈針的患者,會先塞個梅子餅再針比較快
20150910
女 30才 偏瘦高 項強 頭痛 大小魚際癢 兩日
諸脈浮緩 帶細 右關獨陷 左關盛
解表:崑崙 陽輔 陽陵 靈道 合谷 列缺
諸症減不足言
補上足三里後, 諸症若失。
我好像了解到人參敗毒散幹啥加人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