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灸請勿過餓、過累,會容易暈針(頭暈、噁心、冒冷汗),且降低療效。
3.針灸時入皮有微痛感,之後會有酸脹感,如同自己壓虎口的感覺。
4.針灸時若有不適,切勿驚慌,請呼叫醫護人員,勿自行隨意動作,避免危險發生。
5.針後若有輕微瘀青發生是正常反應,常代表該處病況較重,數日後即自然消退,若熱敷可加速消除。針後若有輕微血腫,請告知護理人員,局部加壓數分鐘即消,不可揉。
6.起針後,仍有酸脹感或是無力感,約1-2小時或是隔夜會自行消失,是身體內部在重整修復,熱敷後可改善(偶見酸痛數日者,多為舊傷較甚者)。對殘留針感較敏感者,請提前告知醫師,以調整施針強度。
7.針灸除了痛那邊針那邊,更常見的是痛左針右,痛上針下,痛前針後,以通暢經絡氣血為主。
8.針灸約1-3日一次,療效較佳。實際間隔依個人體力與病況而定。
9.每次施針數量會依當次病況有所不同,針愈多不見得愈好,針的少有時反而更好。
10.針灸時的酸脹針感通常與病況成正比,第一次通常最酸脹,隨著病程改善,酸脹感會逐次下降。
11.新傷儘快處理,療程較短,且痛苦較少。時隔愈久,拖成舊傷,所花費的力氣與痛苦愈多。傷勢要看到好,若是只處理到一半,日後常會成為不定時的未爆彈。
12.除了一般筋骨酸痛可利用針灸處理,針灸對內科疾病(例如:感冒初起、睡眠障礙、腸胃不適、自律神經失調...等)調理治療的效果更是快速有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