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隨想
知名的大醫家醫術醫理都是圓全的,但又有各自發揚濃墨細講的地方。當然有他的時代地理背景,但想必有與自身個性體質相關的地方。畢竟身為醫者,能發揮個人優點,把自身毛病處理好是最基本的。同時身兼醫者和患者,對藥與脈症的反應變化前因後果收集到的都是最詳盡的第一手資料,大量的資料配上細心的觀察研究,才造就個人學術上最耀眼突出的亮點。
東垣善用補氣升清藥,善用風藥升提,也曾記錄自身腹瀉多日,用茯苓效不佳,直到加了風藥才搞定。用藥細膩,多而不雜,常用一組功能相近藥物處理一類病機,藥物互相配合,所以常不用很重的劑量就能達到不錯的效果,類似戰車的複合式裝甲一樣。東垣心思縝密,而多思傷脾,也導致東垣對脾胃元氣不足,中氣下陷的各式細膩變化特別有心得,也開發出了各種補中益氣、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散火、益氣升陽的方劑出來。
景岳出身富裕,交遊廣闊、博覽群書,壯歲投筆從戒,志在千里,但勢不可為,多年戎馬無所成,只得解甲歸隱,潛心醫道。腎主志,為作強之官。越是志向遠大對腎精的消耗更多,不只是男女之事而已。「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更可說是軍旅生涯的寫照,也難怪會發展出「陽非有餘,真陰不足」的學說而善用熟地補腎填精了。
丹溪觀察到很多陰虛火旺,氣鬱不利的案例,立論也多見流通氣血解鬱、滋陰清熱的概念,虎潛丸、越鞠丸等。「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強調情慾容易妄動,導致相火熾盛而發病變,強調保護陰精的重要性。讓我聯想他或許是正義感暴棚但又世亂難伸其義的形象,本身就容易肝鬱火旺傷陰。當然丹溪的滋陰清熱也是為了糾正喜用辛燥藥的局方而來。但能如此卓有成就,從自己身上的第一手觀察得來的心得應該也有不少幫助。
張子和雖著有儒門事親,看似謙謙孝子,但高層要他當太醫院太醫,說不當就不當,直接走人,帥氣。善用汗、吐、下法等看似凶狠的方法來「攻邪」,看起來壞壞又霸道。看似只攻不補,但又主張「攻邪用藥,扶正以食」,先兇完你,之後又不經意送來好吃養生的食物給你,不就是PUA常用的推拉法嗎?又擅長以情制情的心理療法,「悲勝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勝悲,以戲謔褻狎之言娛之。」你怒了會被他弄哭,你哭了,又能把你逗笑,時時撩撥你的心弦,怎麼看都是偶像劇的總裁男主角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