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左胸痛-針灸藥療效觀察



109.2月 
四旬壯實男子就診,自述無運動受傷史,左胸時時悶痛,已數月,近日加重,故來就診,除了用藥,希望也能針灸,以前針灸過效果不錯。

舌診:舌紅,苔白膩。

脈診:總按:緩。右尺沉,左脈澀。

診斷:胸痺,痰瘀阻絡,腎陽虛水泛。

治則:溫陽利水、理氣化痰瘀通絡。

藥方:真武湯、血府逐瘀湯、二陳湯、薤白、丹參、紅花。

針方:R陰陵泉(針上灸)、 R豐隆、L公孫、L內關、L大陵、L屋翳(針上灸)。

用針思路:

陰陵泉針上灸以溫陽利水,脾經水穴

豐隆化痰要穴,胃經主血所生病,化痰瘀

公孫主九種心痛,通衝脈。

內關、大陵,於心包經理氣活血止痛。

屋翳為局部筋結按痛點取穴,針灸大成載明:「唾血多濁沫膿血,痰飲」,和豐隆、公孫共化痰瘀。

起針後,稱快言謝。

仍建議心臟科檢查,明了確切問題和嚴重度,日後處理起來,心裡也有個底。


一週後,回診,坦言不喜吃藥,還剩五天的藥,希望可以繼續針灸處理。

脈診:緩澀,右尺略沉。

針方:R孔最、R豐隆、R陰陵泉(針上灸)、L公孫、L內關、L屋翳(針上灸)。

此次腎陽虛水氣稍退,右脈澀象露出,加用孔最以理氣活血止痛。屋翳筋結也較消散。

仍建議心臟科檢查,勿食生冷,勿過飽,適度運動。



一個半月後,回診自述近日感覺不錯,不太痛,有認真活動拉筋,這幾日又有點痛。

舌診:淡紅,苔膩較退。

脈診:左寸沉、關澀、尺緩。
            右寸沉,關緩澀、尺稍沉。

病勢較退,故脈象分部較明顯,水勢消退,澀象範圍變小,而雙寸脈在清除病理產物後,顯現正氣不足的現象,和仲景所言「陽微陰弦」相應,胸痺常有上焦陽氣不足的病機存在。

針方:R合谷(灸)、L大陵(灸)、R豐隆、R陰陵泉(針上灸)、L公孫、L內關、L屋翳、L胸鄉、中脘(針上灸)

合谷、大陵補上焦陽氣,屋翳區條索改善,但外下方的脾經胸鄉穴區有筋結顯出。

針後稱快言謝欲去,我仍建議不要因為害怕檢查結果而不檢查,把狀況釐清,我們才好制定下一步的對策,不是嗎?



~等待下次的回診回饋~



最後要感謝有前醫精湛的針術,以及不怕酸的患者,才讓我有機會驗證我的針法。

圖片取材網路資源,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移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