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總是想吃冰喝涼,吃了冰涼卻又肚子痛

 

 臨床上常會見到不少患者,來看腸胃毛病。囑咐冰涼飲品不要過度食用時,常會聽到患者反應:「我也知道不要吃太多冰涼的呀,可是就是受不了想吃,不吃就渾身難受,但吃了又肚子不舒服。」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類的患者再仔細一問,通常會有很強烈想食冰涼飲品的欲望,得食稍減,但過不了多久又想喝了,不喝就全身難受。而且不分冬夏,全年都是這樣。

一般人到了暑氣逼人的夏天,多少會想喝點涼的,只要不過量,倒是無傷大雅。但這類患者,全年都欲飲冷,而且不喝渾身難受,就有蹊蹺了。

檢查患者的舌象和脈象,常見這樣的組合:舌頭胖胖大大,舌津偏多,苔偏白膩,但卻又舌中見裂紋,小小的點刺滿布。脈象則見左手脈象偏浮細數,關尺尤甚,右手脈偏洪大,而右關脈獨沉緩無力或見沉緊。

綜合以上資訊和病史的詢問,這類患者多半屬於心肝腎肺皆有陰虛火熱的情況,所以會一直想吃冰飲冷以暫緩,長期吃冰飲冷卻也造成脾胃陽氣衰弱,所以多見腹瀉。為什麼吃冰涼的沒辨法解決上面提到的陰虛火熱呢?這就牽涉到食材或是藥材的標靶區在那裡了。

冰,在《本草拾遺》的記載中:「主去熱煩」,《日用本草》言:「解煩渴,消暑毒」,《醫林纂要》說「凡天行熱毒,傷寒陽毒,陽明壯熱,以至神氣昏迷者,置冰塊心胸間,即可清醒。不可過食。冰過食反傷陽,命火以衰,脾胃不能化矣。」

綜上所述,凡是肺胃經或是兼及心經的壯熱(可由暑熱引起),適度使用冰品是有益無患的,但是如果過度使用,也會重傷脾胃的陽氣,讓脾胃功能低落。而如果像上面提到的這些患者,火熱是在肝腎經的話,那用冰品去救,是治標不治本,更反而會讓脾胃經和肺經受到池魚之殃的。

像上述的病情,醫師治療時會看各部病情輕重,用理中湯、厚朴溫中湯、四逆湯之類去解開脾胃的寒濕和脾虛;用生地、丹皮、赤芍、或是天王補心丹去解決肝腎心經的陰虛火熱。只要病情不是太久,常常一到二週,患者就會反應道:「那種止不住、忍不住想瘋狂吃冰的欲望幾乎不見了,拉肚子、肚子痛的情況也減輕很多了。」

不過,除了治療,更重要的是衛教,防止心肝腎火氣再起。以我的臨床觀察,常見的原因有:過度晚睡、過度飲酒、濫服溫補成方和現時興起的添加天然草本溫補溫通藥物的保健食品、嗜食烤物、炸物、辛辣之品。以及大家容易忽略的重口味食物。因為重口味的食物,或是用滷包去滷過的食材,為了調味,多半都用了很多的香辛料,而這些香辛料在藥性上的歸類多半是比較偏溫燥的。

以台灣超市常見的幾種滷包來說,組成:【肉桂、八角、小茴香、月桂葉、荳蔻、甘草、羅勒葉、黑胡椒。】、【小茴香、八角、肉桂、花椒、丁香。】、【茶葉、小茴香、肉桂、甘草、八角、月桂葉、眾香子、黑胡椒、丁香。】
可以看到像是「肉桂、八角、小茴香」這幾個常見臉孔,而這幾味香料在中藥的使用上也具有「溫腎暖肝」的效果,「肉桂、小茴香」甚至是知名方劑「暖肝煎」的重要組成,溫暖肝腎的效果可見一斑。而這樣的溫藥,如果本身並沒有肝腎寒氣的情況,長期大量使用,那造成肝腎火熱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之,作息正常、飲食不要偏嗜過度,就不容易想吃冰想到抓狂,吃了之後肚子也痛到抓狂了。

祝大家身體安康,心情愉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