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變化引起的各種症狀,或是說基因疾病,能夠改善嗎?在求學時一直是我心中的疑問之一。雖說課本上有記載各種小兒五遲、五軟的症治。古代醫家也一直有各種匪夷所思的醫案記錄,譬如某小兒生而無皮,用白朮而癒,等振奮人心卻又因太美好不敢輕信的醫案。因尚無法驗證,也因與現代醫學的說法差異頗大而只能暫存心中以待後驗。
直到執業後,以針灸療法,改善了小腦萎縮症長者的種種不適(手抖,走路慢,講話略慢會頓、脖子看起來稍僵,眼球轉動較慢),理論上是基因片段重覆造成的症狀,但中規中矩用中醫脈症合參的針法,卻能得到患者、我和診助都觀察到的進步。讓我對古代疑似治療基因疾病的醫案又多了幾分信心。
某位小患者因DiGeorge Syndrome,有法洛式四重症(已動過心臟手術),併有全身張力低下,血管細小、單腎、耳道狹小聽力弱...等症。望診則見精神疲憊,喜趴、面色白帶青,眉目之間青絲隱隱。症見納差、體力差、易感冒、常鼻塞、眠差、易磨牙。
脈診則見右關尺沉虛,左脈浮澀無力,右寸左關有浮弦脈。整體脈象厚度都偏薄,和強壯小孩的脈象厚度相比,稟賦較不足。
比較強壯的小孩,脈象大多勻和,感冒時,可見風邪脈,化熱脈,但少有虛弱脈,感冒一解掉,脈象恢復勻和的速度很快。
此孩則有明顯的脾陽腎陽不足,澀為血少或津傷,左脈的浮澀代表陰血的虧虛。故以補益脾腎陽氣,滋養心肝腎陰血,輔以解風寒餘邪為治法。
治療數次,餘邪漸輕,陽氣陰血漸復,精神納食睡眠鼻塞皆有改善,家長的擔心變成小孩太皮太好動了,我則說他之前只是沒體力好動而已,現在有體力了,當然會想要先盡情動一動,不用擔心,再過一陣子等他習慣,就會比較平穩了。
以前他進診間一坐下就趴,現在一進診間就用拳擊手進場的架勢打空拳進來,面色由疲憊轉成機靈,差異之大,讓我印象深刻。
後來持續補陽氣,滋陰血,微通血絡。體力變好,感冒也好的快,也不至於太皮了。脈象上也可以觀察到右關尺不太虛了,左脈也平和許多,雙手脈的厚度也逐漸增加。整體情況還不錯。
由此例可知,雖然中藥沒法改變原本的基因變異,但基因有表型可塑性,還是可以讓身體的基因表型調整成較好用的型態。而且也不用什麼特別神奇的作法,就是把前賢教下的脈症合參方法中規中矩,按部就班,不孟浪,一步一步的治,就能收穫成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