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近11點看診空檔,同事進診間表示頭暈不適,希望我能協助。一問之下,頭暈是今天早上開始才漸漸加重的,到了現在愈發不適,頭暈兼有微噁心感。
觸診了肩頸,確實是略為緊繃,接著檢查脈象,多部脈都有浮弦感,但右寸左關有濁澀感,而以右關的沉弦緊脈最為明顯。
確認平常並沒有頭暈的素疾後,因為脾胃的沉緊脈最為顯著,詢問早餐的內容,得知除了平常的食物,今天晨起喝了冷的燕麥飲。因為之前有不少患者的回饋,胃火大的吃燕麥會減輕胃酸上逆感,但如果是偏胃寒的,卻會加重胃酸上逆的症狀。所以我推測脾胃的寒象是吃了不適合自己的食物而誘發或加重的。
由以上的資訊,推論胃寒氣滯是主因,後續帶出上焦濁氣不降,以及三焦氣機不通,進而影響全身氣機出入不暢,又由於在冷氣房工作,本身的氣機不暢,衛外不足,促成了風寒束表,清陽不升,最後造成頭暈兼有噁心感。
因為仍在工作中,先用頭皮針來緩解症狀:百會(順刺)提振陽氣、前頂(逆刺)理中焦,承靈穴(bil逆刺)理氣、眉衝穴(bil逆刺)開太陽表氣。
下診後同事表示有比較清醒一些,暈感較降。查核脈象,除了右關的沉緊脈,其他脈象都有緩解一些。於是為她施針,先局部再遠端。先在天髎、肩外俞下針,以舒筋理氣。接著在合谷(R)、列缺(R)平補平瀉,以清頭面疏理上焦肺氣。支溝(L)以溫通法行氣。最後以魚際(R)溫通法解胃寒。支溝、魚際兩穴皆加針上灸。
魚際穴為肺經滎火穴,與列缺配合疏理上焦濁氣,而大魚際又是內經中用來候胃的區域,故用治胃寒效果也佳,董氏奇穴號為土水穴,用治久年胃病。
支溝穴又名飛虎穴,為三焦經的經火穴,三焦主氣,經火穴又有溫通氣機解表的功效,所以支溝穴治療氣機痞結效果良好,在肘後歌也提到「飛虎一穴通痞氣」足為良證。(肘後歌可以說是古代版的住院醫師on call生存手冊)
施針點艾約五分鐘後,再次檢查脈象,各種脈象都已舒緩平順許多,右關的沉緊脈也上浮鬆解許多,只是略帶弦意,但已不太明顯。同事也自覺頭腦清明許多,噁心感已無,頭暈感只剩一分。
接著請她注意,早上起床不要吃太生冷難消化的食物,畢竟已經不像年輕人有那麼好的耐受度,很容易引發各種不適,抱著頭暈上班可是很難受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