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2016-耳穴小心得

 


1 得效快,貼上強刺激後立刻緩解不適。

2兼具鬆解肌肉功能。不是單純騙騙大腦而已,貼後以手觸診,緊繃的肌肉確有鬆開。

3痛那貼那(指痛貼指,腕痛貼腕),以同側效果較好,貼一邊可達3成效果,貼兩邊可達5成

4好處是療效持久,因為豆子可貼3-7天,缺點是力量不強。應該可以當作體針的輔助療法。

5鎮痛效果強,或許可以拿來很快的治標,當成NSAID,fentanyl之類的角色,患者如果痛就自己給一下劑量。

6 耳神門安神的效果不錯,心慌或煩燥時貼上去立馬神清氣爽


因為獲得不錯的反饋,就去器材行買了耳穴模型和日本耳豆準備在臨床上使用,之後感謝患者和診助姐姐的回饋,又得到以下心得:

1腕痛貼前臂點的效果比直接貼腕點更好,換言之,耳穴的使用也可以加上傷科的心得,手腕痛可能來源是前臂、肩、或項,直接處理源頭的效果比局部對應點的貼法強上2-3倍

2「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也可以反過來用。體針常用原穴來治臟腑「五臟六腑有病皆取其原」,耳穴的臟腑區也可以反過來治療所屬經絡的問題,所以暫時把耳穴的臟腑區當成原穴來用

3譬如小腸經的腕區不適,貼上小腸點,不但腕部活動流利並感到暖暖的熱流,連小腹也感到溫暖。(小腸病者 小腹痛 腰脊控睪而痛。)見效較解剖點慢,但效果較強。再配合前臂點、可以達到8成的舒緩。

4又譬如膀胱經的附分穴區域緊繃不適並有條索筋結往下延伸,貼上同側膀胱點強刺激後,患者自覺鬆解許多,再觸診附分穴,緊繃鬆解,往下延伸的條索也幾乎摸不到。

5「生平不識耳神門,耳穴稱雄也枉然」耳神門效果超好,不管是安神或安眠都是,患者會一直說我要我要。

6貼上臟腑區後,相對應的脈象也會有緩解。譬如客主人穴區不適,雙關浮大,貼上肝區胃區後,脈象較平,痛緊亦較緩。

7和體穴一樣診療兩用,貼上一壓,如果超痛,那就是貼對了,如果無感,大概效果也普普。

8傷科要調整,但筋太緊,或許可以先貼上耳穴,讓筋肉鬆解再來調,會更好調。

9三焦區,用來緩解外關穴扎針後的不適感效果不錯,一壓立馬消解。同理,體針肩背區的穴位用針後如果遺留針感太強也可以用耳穴的肩區來緩解。耳穴和體穴可以互通有無配合


因為耳醫學沒有很嚴謹的學過,所以上面探索得到的小心得可能早就寫在書上了,只是重新再印證一次書本,但不管怎樣因為探索很有趣而且有一定療效,所以記之,分享之,希望隨著使用經驗增加可以再發現新用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