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換地方執業後,遇到不少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發展遲緩的小病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治療,發現這類型的小病人,常出現的脈象是:「左寸關亢進,右關尺沉虛,不少兼有右寸左關的風寒」,常見有吃不下、挑食、發展較慢、燥動、注意力不佳、夜間磨牙,不易入睡,翻來翻去,以及常見各種鼻塞、鼻水、噴嚏、眼癢、鼻癢、皮膚癢的情況。只要能詳察脈症,逐漸改善這些脈象上的異常,不管是用針或是用藥,小朋友各種讓人困擾的症狀或是跟不上發展的情況都能逐步減輕。
雖然各類小病人表面症狀各有差異,但核心病機卻有高度雷同,這時就更佩服前賢對小兒病機的高度歸納了。「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腎常虛;心常有餘,肺常不足。」、「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幾乎囊括了目前遇到的小兒病機,「小兒臟氣輕靈,隨撥隨應」也是臨床總結之語。只是殘餘風邪的影響,沒有特別提到,不過鑑於風邪為病,大人小孩都會有,那「風為百病之長、善行數變」這句話其實也早已提到。
「五臟藏神」的理論,對於為何只是調整五臟平衡就能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發展遲緩有所幫助,提供了解釋。小兒基礎生理「心肝常有餘、肺脾腎常不足」,如果太過度,就會衍生各種病症。而心主神明;肝主謀慮;脾為後天之本,藏意,主思;腎為先天之本,藏志,主生長生殖。心肝火旺則神不安,缺謀慮易怒躁動,脾腎不足則必要營養無法吸收轉換為神經生長所需物質,生長遲緩,少思少志。故調和五臟,使無太過不及,則志意安和。
至於飲食,則是以均衡飲食最好,各類營養都攝取最佳,不宜迷信任何特殊超級食物。辛辣燥熱食物不宜多,容易加重心肝火旺;生冷食物也不宜多,容易使脾腎不足加重。任何飲食偏嗜都容易使身體失衡病難癒。
近日得見張倍禎醫師ADHD的文章,文中提到 cortisol低,發炎指數高,神經營養蛋白(neurotrophins)較低者,ADHD較嚴重。個人覺得這樣的論點和我目前觀察到大致相同,腎氣不足,心肝火旺,脾胃虛弱無法吸收輸佈水穀精微,都會讓ADHD加重。張醫師在文中還有強調補充Omega3脂肪酸的效果,不過也提到Omega3不足的話,補充有幫助,反之會惡化。至於omega3量的高低要抽血才知道。所以我個人還是認為飲食以廣泛均衡不偏為好。另外張醫師提到ADHD常常合併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也和我臨床觀察到風邪為患符合。
底下摘錄張倍禎醫師文章: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致病機轉眾說紛紜,其中最常提到的是腦中多巴胺(dopamine)的不平衡。雖然目前的藥物(主要調節多巴胺)治療效果高達6-8成,但此單胺假說不能全盤解釋ADHD的表現,因此許多團隊開始探討身體其它系統與ADHD的致病機轉,譬如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的失調(反應在cortisol的濃度)、發炎反應和神經營養蛋白(neurotrophins)的不平衡的機轉。
另外由於ADHD的孩子常常合併免疫失調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因此更多的學者認為免疫失調的機轉可能是ADHD的成因之一。
ADHD的孩童相較沒有ADHD的孩童,體內有較高的發炎指數、較低的皮質醇濃度和較低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Cortisol和發炎狀態對孩童的成長和認知功能均有影響。研究顯示如果孩童的體內cortisol過高或過低都比正常cortisol濃度的孩童認知功能差;cortisol太少則可能會阻礙人體吸收最佳認知發育所需的生物資源的能力。身體的慢性發炎狀態也會影響腦部的發炎狀態,並進一步影響孩童的腦部發育和認知功能。」
原文見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