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將湯,不是中將軍發明的,是公主(或她的御醫)發明的喔。
臉書跳出以前舊文,好像沒放到粉絲頁上,看了一下,寫的還可,就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
試析讀中將湯
前幾天同學在討論日本名方中將湯,查不到很滿意的方解,就自己來試著分析一下名方的厲害處,看能不能學習一下組方的妙處。 「中將湯」相傳出自日本奈良時代聖武天皇天平時代「中將公主( 747~775年 )」經驗方。
網路查到的組成:
★桂皮1.5 g
蒼朮1.0 g、茯苓1.0 g 陳皮0.7 g 甘草0.4 g
黃連0.2 g、乾薑0.1 g、丁香0.1 g、人蔘0.1g。
★當歸2.0 g、川芎1.0 g、、牡丹皮1.0 g、 桃仁0.4 g
★芍藥2.0 g、香附0.5 g 生地黃0.5 g
假設 日本天冷(寒易夾濕) 所以用了溫性的藥居多 (桂皮1.5 g 蒼朮1.0 g)
劑量最大是歸芍,所以全方以溫養為主。 其次是桂皮,用溫通經脈 對抗天冷或少運動造成的寒凝血脈。
健脾胃去寒濕的藥(蒼朮1.0 g、茯苓1.0 g ) 佐以陳皮0.7 g理氣,乾薑0.1 g、丁香0.1 g是溫性的行氣藥,反佐黃連0.1 g。
★當歸2.0 g、川芎1.0 g、牡丹皮1.0 g、 桃仁0.4 g
用溫性補血活血藥反佐涼性的牡丹皮1.0 g,搭配少量性平的破血藥。
溫養又防過熱,破血藥少量處理陳舊血塊又不傷正。
★芍藥2.0 g、香附0.5 g 生地黃0.5 g
和營的芍藥2.0 g,輔以行氣的香附,用少量的生地滋陰,防溫性血藥過燥,但又不是很多,怕太冷。
總之 溫性的中焦藥很多,補、健、理 都有,亂猜大概是日本的中將公主不運動,怕天冷,中焦氣血生化受阻,而讓肝血不暢而經痛,所謂見肝之病必先實脾。
血藥的部分,就是養、活都有,有些涼藥反佐。
全方溫藥為主,佐以少量涼藥的概念有點像溫經湯,肝脾同治概念有點當歸芍藥散的味道。
本方考慮很多,如果是病情雜亂,以偏冷為主的人,或許可以先用以撥開雲霧,但是如果病情單純的,用此方反而處處互相牽制。
中將湯 理氣藥不少,又有寒熱反佐,考慮現在女生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寒濕多 ,又易有虛熱。月經將來前吃中將的建議還算有理,不過可能要那種瘦瘦弱弱愛喝冰不運動的比較適合。
但不管創方者考慮再週到,任何一方都無法包治所有病,更不宜長期不管脈症形色的變化,週期時間到了就照吃。